你以为“海底捞”的成功是“努力做”的结果,其实是“应该做”的高责任情商所致!
学责任动力学到了什么?系列责任动力学文章
文章类型:责任动力学,责任现象,品牌传播,品牌增值,服务细节
每每我们听到身边人对某某人(企业)成功的赞美后,都离不开一句“他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”。不错,这话没毛病!但又不那么准确。
为啥这样说呢?
我们不妨先拿海底捞来说事吧,海底捞的成功大家几乎都知道,服务好呗!
如果我们按照责任现象学来分析,它的“变态”好服务,送眼镜布、送手机套、修眉毛、涂指甲、叫外卖等等难道都是归功于“必须做、”“努力做”的结果吗?
你要搞搞清爽!非也!
首先,按照餐饮行业的标准要求,这些额外服务并不是国家法律规定“必须做”的要求,也不是海底捞员工需要通过自身“努力”才能做的服务结果。因为没有顾客会要求海底捞的员工给自己修指甲、描眉毛要努力到演出级专业水平。
其实,顾客感动与在乎的是,在海底捞吃火锅这个额外的增值“变态”服务本身的惊喜!!!
如果其他的餐饮企业要提供类似服务,完全没有法律规定的障碍,也没有技术操作层面的任何难度,更谈不上需要员工“努力做”。
那么海底捞最初的品牌成功的责任现象问题,到底靠什么?
如果我问你海底捞评价印象,最多的是服务还是锅底菜肴味道(二选一),想必绝大部分人回答的一定是服务,其服务的印象远超过于锅底菜肴味道的世人印象!
也就是说,海底捞的成功,按照责任现象学来看:
第一,不是必须做(角色责任)的成功;
第二,也不是努力做(能力责任)的成功。
海底捞品牌成功的根源找到了,没错,就是第三种责任“应该做”的功劳。
所谓的“应该做”这里就要稍作技术性解释,应该做是义务责任的口语表达方式,强调的是自愿、自发、不索取报酬,可做可不做,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强制性要求的责任范畴。
这下就好理解了!原来成功是真的有秘籍的,海底捞的品牌传播成功原来就是把“应该做”做到了极致甚至“变态”。
为什么人们会疯狂传播海底捞的“变态”服务?奥秘就在于义务责任“应该做”的数字符号语言表达式R3(0,+1)。一看你就明白,R3(0)表示不做“应该做”,没有提供类似额外的服务,属于义务责任低阶;R3(+1)做到了“应该做”,提供了各种额外的增值细节服务,“+1”的数字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加分项、增值,追加一个赞同、认同、点赞的含义。
如果说,人有情商高低,那么企业自然也有责任情商高低,这个情商就是“应该做”R3(+1)的增值细节、加分项的表现!
因此,你以为他的成功是“努力做”的结果,其实可能是他的“应该做”情商高的秘籍所致!
下一篇文章:“努力做”与“应该做”在企业经营管理与品牌传播中,该如何区分与有效运用?
很多企业老板因为分不清“努力做”与“应该做”的责任本质区别,在品牌与人才复制培养方面常常用错了责任思路,导致了无法正确评价员工的责任表现,无法复制人才与服务,更无法安排合理合理的岗位。
请回答一个问题:
“应该做”与“努力做”那种责任最容易复制?